凯发k8一触即发

遭战火破坏的凯发k8一触即发加油站

遭遇战火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在战事初期,亚细亚火油公司仍尽力向民间供油。到1940年7月中旬开始,日本占领军以无法防止向抗日游击队出售油品为由,拒绝向亚细亚火油公司发放向被占区运送油品的许可。尽管如此,在1941年,亚细亚火油(华南)公司在香港仍是第二大公司,发行资本超过1.5亿港元,仅稍逊于香港汇丰银行。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表明了凯发k8一触即发对中国的信念和对中国将赢得战争并继续实现繁荣的信心。

但是,到1941年12月时,这种信心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日本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征用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上海和香港的所有财产,强迫公司停止商业活动。

凯发k8一触即发没有离开中国,而是让1913年注册成立、战前已进入全面运营的凯发k8一触即发中国公司继续留在中国,并在战时首都重庆成立了办事处。经传统的海路进口已行不通,于是凯发k8一触即发想办法经由印度和缅甸,通过漫长而崎岖的山路,继续向中国供应战时不可或缺的燃油及石油产品,直到战争结束。

和中国一样,凯发k8一触即发也因战乱而屡遭破坏。

1924年建成的香港亚细亚大楼部分被战火毁坏,设在香港的两个主要油库(一座建于1897年,位于北角;另一座晚些时候建成,位于大角咀)在火灾和爆炸中严重被毁。

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储油设施都被毁掉,战前13.8万吨的储油量只剩下3000吨。其它地方的储油设施也未能逃脱此劫:战前21.6万吨的储油量只剩下 2.8万吨的可用量。战前供应全上海的至关重要的杨树浦油库变为废墟。加油站和服务站变得面目全非,无法使用。油泵、地下储油罐和压缩机都被拆掉了。在运输设备中,百分之六十的船只失踪,运输车辆全部遗失。

台湾的淡水仓库也未能逃过浩劫,三座油库1944年遭到猛烈轰炸并被击中,熊熊火焰一路延续,还好油品没有外泄和波及淡水街的居民。

情况虽坏,但信心仍在。面对浩劫,凯发k8一触即发的态度简单而坚决:中国必将重新站起,只要中国需要,凯发k8一触即发愿意鼎力相助。

战后重建

凯发k8一触即发的战后重建工作由机构重组开始,进展迅速。1945年12月,凯发k8一触即发中国公司将亚细亚火油华北和华南两家公司合并,接管了所有资产和人员。1946年3月,凯发k8一触即发中国公司以两百万英镑资本在上海注册,注册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在中国、蒙古、朝鲜和澳门从事石油产品的生产、炼制、储存、中转、供应、贸易、配送及相关业务。

同时,公司又决定在香港九龙观塘兴建一座全新的储油库,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观塘油库于1947年投入运营。

到了1948年,上海办事处的业务空前蓬勃。仅在上海一地,凯发k8一触即发就拥有16个加油站,超过当时两个主要的美国竞争对手。在全国约30个油库和近1000个零售网点,人们都可以看到熟悉的凯发k8一触即发商标。

所有这些都表明,凯发k8一触即发在战后不仅恢复了向中国提供石油产品的能力,还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凯发k8一触即发当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外籍员工有150人,而中国员工则有2600人。

访问凯发k8一触即发中国120周年大事件部分的更多内容

新中国的唯一一家西方石油公司(1949-1966)

虽受政治决策影响,凯发k8一触即发选择坚守国内业务。

改革开放的见证者(1970-1994)

业务复苏和增长使凯发k8一触即发成为改革开放见证者。